舟山口岸单月进口粮食52万吨 创历史最高记录
2013年7月份,舟山口岸进口粮食27批次,52.84万吨,3.01亿美元,主要为大豆、小麦和油菜籽,是近几年来月均进口粮食的2倍,创下舟山口岸单月进口粮食批次、数量和货值的最高记录。
进口粮食属于高风险农产品,携带的疫情复杂、种类多、数量大,检验检疫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舟山检验检疫局紧紧围绕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勇担使命、四干兴舟”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和新区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出实招、抓落实、见行动,强化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口岸查验工作,提高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率,进一步夯实业务基础,提升把关能力和服务水平,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确保粮食的顺利进口:
一是加强现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每卸1000吨抽样一个的方式,24小时连续值班工作;并制定现场工作计划,安排好抽样、送样、接样、检测各个环节,及时与货主、代理、船方、港务沟通协作,共计取样约540个,约2.70吨。
二是针对进口巴西大豆季节到来,制订处理发热、霉变、热损现场检验检疫的工作方案,坚持派员在现场进行24小时值班,对整个卸货过程进行监管,保证了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发现并妥善处理6起大豆霉变、热损伤事件和2起种衣剂事件,为企业减少了卸货的时间,切实保障了企业的权益。
三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和“无节假日”服务,宁可人等船,而不船等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检验检疫服务;并不断加压,参加“长芒苋检疫鉴定能力”能力验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现场检疫鉴定和应对能力,确保产品安全卫生的同时,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
四是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加班加点,对抽取的450个样品分别进行了杂质、蛋白质、水分、含油量、破碎粒等品质检验,总计达3700余项次,并完成了1000多批次的有害生物鉴定和转基因检测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进口粮食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及时上报检测数据,切实发挥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系统的预警作用。
五是加强后续监管,构筑进境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对检出混有曼陀罗等有毒杂草籽的大豆,要求大豆加工企业改变工艺,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和饲料中;及时督促货主对装卸粮食的码头、加工场所散落物进行清扫处理;要求加工厂对每个加工批次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检查,确保下脚料及时销毁;及时将减载的船舶的封识号码和先期检验检疫结果及时通知下港检验检疫局,共同做好粮食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